小君经常说,选择通过保险经纪人买保险,我们的
咨询、投保、理赔是一条龙服务的。
这不是空话,而是立场决定的。
因为明亚作为Top3的第三方,跟保险公司并不站在一条战线,所以理赔遇到问题时,“屁股决定脑袋”,我们能为投保人争取利益。
今天分享2个明亚为医疗险客户争取理赔的案例。
选择分享医疗险理赔,主要是因为医疗险出险概率高,理赔更复杂。
阅读地图
01 肠胃镜,从拒赔到全额理赔
02 乳腺癌,从拒赔解约到全额赔
03 买保险前,我们做什么会让理赔更顺利?
01
肠胃镜
从拒赔
到全额理赔
客户通过明亚经纪人买了一款高端医疗。
偶然一次腹痛,他到北京协和医院国际部就医。
常规检查没查出病因,医生就建议做无痛肠胃镜。
协和国际做肠胃镜并不便宜,肠镜9000,胃镜6000,再加上检查前准备和检查后化验等费用,费用1.8万左右。
胃镜提示客户有慢性浅表性胃炎。
客户于是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。
然而,保险公司拒赔了。
因为保险公司做的“既往症”调查,查出客户2013年有过胃部就诊记录,认定本次就诊属于既往症。
为了方便理解案例,先给大家解释下,什么是既往症?
既往症,这是医疗险理赔时涉及比较多的概念。
通俗理解,但凡投保前接受过医生诊断、医学咨询或治疗、服用药物或显现症状的,都属于既往症。
比如去看过门诊,吃过降血压的药……
无论中高端医疗,还是百万医疗,都有既往症不予理赔的规定。
在医疗险案例中,既往症是拒赔的最大原因。10个人被拒赔,大概6~7个人因为既往症。
再回到这个案例上。
拿到这个结果,结合这个案例,客户、经纪人和明亚医疗险部都是不满意的,随即向保险公司做了第一次申诉,大意是:
肠镜和胃镜应该拆分来看,客户是有过胃部就诊记录,但肠镜的应该可以理赔。
不应该整单拒赔。
然后收到保险公司邮件如下:
“从客户的胃镜报告来看,客户有浅表性胃炎,那么关于胃镜方面的检查不能赔付,肠镜的可以申诉。
但是客户经纪人来电说客户保前没有过胃炎,从走访调查看,客户13年做过肠胃镜,那么
辛苦提供下13年的肠胃镜报告。如报告无异常,我们可与理赔再次沟通。
”
一般人收到这样的邮件,可能就乖乖提供资料给保险公司,然后对结果认命了。
客户本身也不太懂这些,他觉得能赔一个肠镜也挺好。
但明亚觉得如果接受这个结果,那么客户的胃炎永远被认为既往症,不论将来是继续在这家公司续保,还是投别的,胃部相关疾病一辈子都会除外。
而且,我们理赔部发现保险公司逻辑“bug”:对方并没有客户13年肠胃镜报告,凭什么认定对方胃炎是“既往症”?
同时,在保险拒赔这样的民事纠纷中,“谁主张谁举证”原则是适用的。也就是保险公司要认定客户是既往症,那就要保险公司自己拿出证据来。
于是我们做了第二次申诉,邮件如下:
“现在让客户提供提供13年的肠胃镜报告,客户是不会保留这么长时间的,而且也没法去医院调取。
1、如果保险公司可以走访调查到13年有记录,也请一同确认客户的肠胃镜结果。
2、如果无法提供肠胃镜结果,请问是依据什么确认的客户胃炎是既往症。”
最后申诉成功,全额理赔,之后客户肠胃相关疾病能安心就诊。
虽然理赔金额不多,但对客户意义重大!
所以,我们在理赔遇到纠纷时,不要傻傻地对方要什么,我们就给什么。
同时,如果能有专业的平台和团队帮我们争取,结果可能会好很多。
02
乳腺癌从拒赔解约
到全额理赔和续保
这位女士,也是因为“既往症”,医疗险被拒赔了。
2021年7月,她被确诊乳腺癌,并分别在7月和8月做了两次手术。
她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后,保险公司随即做了既往症调查。
像癌症这样的大病,做既往症调查很正常。
当时,保险公司提出让客户提供投保前的体检报告。
结果报告中显示,客户“双侧乳腺增生”。
保险公司就以乳腺增生未告知为由,提出只赔付第一次手术费用。
同时决定提前解约,后续治疗费用不再报销。
假如是我们自己遇到了这种情况,会怎么办?
大多可能是无奈又无力了。
如果这个客户被拒赔,并被解约,那对她显然是不利的。
因为像癌症这样的大病,以后再买百万医疗和中端医疗基本没戏了,高端医疗可能术后5年能投投看,但费用也高。
明亚决定帮她争取一下。
并且仅仅通过3个步骤,就帮客户争取了全额理赔,而且合同不解约,继续有效。
第一步,翻看健康问卷,看乳腺增生在不在询问时效。
保险公司不是说“双侧乳腺增生”没告知嘛?
那我们就看下投保时的健康告知,乳腺增生这个问题有没有被问到。
看了下,并没问到,健康告知没问题。
第二步,看体检报告,找对客户有利的信息。
客户体检报告上,关于乳腺增生的B超描述是“与雌激素水平有关。一般无明显症状,绝经期乳房胀痛可减轻”。
也就是乳腺增生是生理性的,并不是病理性的。
第三步,寻找相关证据链,证明客户增生是良性的。
所幸找到一份三甲医院超声检查报告,是客户在投保前做的。
超声描述为“双乳腺腺体呈回声均匀,内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”。
也就是说明乳腺增生是良性的。
通过这3步,客户从被拒赔到获得全额理赔,而且继续享有保障。
她对此表示感激。
在处理理赔纠纷时,明亚和经纪人会做很多工作,查很多资料,核心目的是寻找证据链,寻找一切对客户有利的证据。
比如买了重疾险,对于罹患的疾病不确定属不属于恶性肿瘤范畴,那我们就去查:
ICD-10(国际疾病分类,也是重疾理赔的标准之一)、ICD—O(国际肿瘤学疾病分类)、医院检查报告、病理诊断书、中国裁判文书网的司法判决案例……
同时,运用明亚专业强大的平台和团队,为客户理赔做有力支持。
03
我们买保险前
能做什么让理赔更顺利?
刚才2个案例,都是事后解决问题。
但其实很多理赔纠纷,本来可以在理赔前就避免掉,只是我们忽略了。
(1)尽量让病例上不要出现“既往症”
比如“头痛3个月余”、“腰间断疼痛1年多”……
去医院看病,要看医生写的病例,跟实际情况符不符合。
有些朋友只头疼过2次,去医院了。
医生可能问:“第一次头疼什么时候?”你说三个月前。
然后对方啪写了句:头疼3个月余。
这是很常见的,我就遇到不少这样的病例。提示完,他们下次去医院就知道了。
同时,这也提示我们起码买医疗险这件事,得抓紧。
毕竟,你多去医院看一次病,就可能多一次既往症的风险,将来理赔就可能多一次麻烦。
(2)买保险时要看清楚除外责任
我们对保险不要有不合理期待,觉得买了保险就啥都赔了。
保障类险种,每个都有自己的“免责”部分,
也就是这个保险不赔的地方。
比如重疾险,对于先天性疾病、遗传性疾病……普遍不赔。
比如医疗险,医美/整形性质的治疗、滋补性质的中草药、孕产相关的(如果不带孕产责任,只是普通医疗险)……
一般也不赔。
知道哪些不赔,也是为了更好了解自己哪些可以获赔。
对保障心里有数。
(3)健康告知做到位
既不要抱着侥幸心理,想着“XXX不告知行不行?”
问到的就说。
但也不要为了担心理赔出现问题,就啥都说。
那成“无限告知”了。
在大陆买保险,遵循的是有限告知原则:问到的说,问不到不说。
虽然上面我分享了2个拒赔案例,但大家也不要对保险理赔就此生畏。
大部分情况下,保险理赔还是顺利的。毕竟理赔才是保险的常态。
只是,如果我们不幸遇到了理赔纠纷,我们知道有明亚的经纪人和平台,跟你站在一边。
即便不是万能的,每一次拒赔都能顺利争取(一些拒赔确实是合理拒赔)。
但在你权益被不正当损害时,我们定会全心全意,为你争取每一份应得的利益。
(注:感谢明亚医疗险部同事提供的真实案例分享)